论语-为政 74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指“三桓”,这三家贵族都是如此。孟孙、叔孙、季孙这三家,这三家都犯同一个错误。所以孔子把他们三家放到一起来批判。

“以《雍》彻”,《雍》是一个乐曲的名字,“彻”指祭祀结束之后把祭品从供桌上撤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要奏乐伴奏的。在这里,也是体现出礼乐文化的等级性,不同级别的人家在撤祭品的时候是用不同的音乐,按规定,只有周天子撤祭品的时候才能奏《雍》这个曲子。这又是这三家作为大夫犯上作乱用的事情,周天子用的音乐,在祭祀结束之后撤祭品的时候竟然也演奏《雍》,这叫“三家者以《雍》彻”。

孔老夫子的话就有点讽刺的意味了。《雍》这个曲子也是有歌词的,其中的两句是,“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演奏《雍》的时候唱的歌词有这么两句。“相”是辅助的意思,“辟公”是独立的公爵,就是指诸侯王,“相维辟公”的意思是,诸侯国王来辅佐天子祭祀,这在古代叫“助祭”,“天子穆穆”,“穆穆”是很庄重的样子。这两句歌词是这个意思。因为《雍》是周天子用的音乐,所以才有这样的歌词,表现周天子的祭祀场景非常庄严宏大,来参加祭祀的人都是诸侯王,主持祭祀的是周天子。可你三家三桓主持祭祀的是卿大夫,参加的更等而下之了,到你撤下来的时候既没有诸侯王,又没有周天子,跟现场的场景对不上,所以孔子讽刺他,奚取于三家之堂,这两句歌里唱的内容哪里你三家之堂祭祀的堂上哪里有这些人物啊!你这是文不符实啊,没觉得是一个讽刺吗?

堂就是古代那种建筑,前堂后室,前半截是堂,后半截是室。堂是举行仪式和社交的地方。后面的室才是居室,在堂上举行祭祀,在堂上撤祭品,所以孔老夫子讽刺说,奚取于你三家的堂上哪有诸侯和天子啊!唱这种音乐,总之这也是一个犯上作乱的事情,孔子加以批判,这是当时鲁国出现的一些违背周礼的现象。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