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 65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比孔子小48岁,在孔子晚年的弟子里也是比较小的。在孔子去世后,子张为弘扬儒家的思想作出比较大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分裂成八派,即所谓的“八家之儒”,其中一派就是子张的门徒。

还有一种说法,孔子最优秀的四个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子张,被称为“孔子四友”。在“孔子四友”里,子张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孔子晚年的弟子。

第一句,“子张学干禄”,这是现在通行的版本,另有一种版本是“子张问干禄”。我觉得“问”这个版本更恰当一些。为什么?“干”是求,“禄”是俸禄,“干禄”是求得俸禄。俸禄是指官员的工资,求得俸禄,就是怎么能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如果是“子张学干禄”,子张跟孔子学习怎么去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那是把这件事当学问做,好像不太恰当。“子张问干禄”,就是子张来问孔子,怎么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说到这里,《论语》的内在逻辑就体现出来了,前面为什么谈三则学习的事,因为“学而优则仕”,接着谈“子张问干禄”,怎么能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前面的学、思,包括术业有专攻,包括学习态度,最后都是归结到“干禄”上来,都是为了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目的还是“学而优则仕”。这一章把这个主题揭示出来了,为什么学?“学而优则仕”,为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比孔子小48岁的小弟子来问他,怎么能给自己求得一官半职,孔子很认真的作了解答。“多闻”,就是多听,凡事多听一听别人怎么说。“阙疑”,把你觉得有疑问的那些言论放在一边,就是你不要说。如果你觉得他说的都不太恰当,你心不安,那你就别人云亦云了,你就别说了。“慎言其余”,谨慎的说出其余的内容。你多听一听大家是怎么说的,把他们说的那些你认为不对的内容放在一起,你不要说,剩下那些内容,你谨慎的去说。

这句话的中心是谨言。怎么能做到慎言?多听,然后还得分析,分析完了你才能知道哪个说法对,哪个说法不对,不对的就不要说了,说那些自己认为对的。这里“阙疑”俩字就体现出了“学而思”,你多听听别人怎么说,这是学,你再自己思考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这就是思。不对的不说,那些你认为对的内容你也要谨慎地说。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