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 53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名卜商,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色”是面色、脸色,脸色是最难地,这是按字面解释,就是说,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做到的。当儿女的和父母难免有矛盾,父母的做法也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顺儿女的心,所以对父母就很难始终做到和颜悦色。孔子也承认,在孝里边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     接下来,孔子反问,“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有事”,有活儿啊,你们当弟子的去干,“有酒食”,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师先吃。你们以为这就是孝吗?这是先秦时代弟子对老师的礼,有活儿弟子去给老师效劳,有好吃好喝的等着老师先吃。孔子的意思是,你这样对老师是合格的,作为弟子,执弟子礼这是合格的,但你以为这是孝吗?不是,孝的要求更高。孔子在这里明确指出,弟子跟自己父母的关系,比和老师要亲近得多,不能用对老师的态度去对待父母。你这样对老师是合格的,对父母还这样那就不达标了。

孔子明确告诉弟子,你们对父母要比对我更好,那才是孝。明确提出按亲疏远近,师生关系亲不过父子关系。关于“色难”二字,还有个故事。当年乾隆皇帝和纪晓岚聊天,说我发现《论语》上有一句话非常难对出下联来。纪晓岚是大才子,说不可能啊,天下有语皆能对,没有对不上的,您说是哪句?乾隆就说“色难”。纪晓岚脱口而出“容易”。乾隆没反应过来,等了半天,你说容易,怎么这么半天还没对上来呢?纪晓岚说,早对完了,色对容,难对易。符合做对子的原则,字面极其工整。但含义可不一样,色难是指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事情。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