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实的笔法勾勒出刘姥姥,虽然是一个配角,但我觉得这是红楼梦里写的最传神的一个配角,最抢主角戏的一个配角。从格物的角度,曹雪芹写刘姥姥有很多值得我们从格物的角度去认识的内容。
首先我们看刘姥姥第一次上场,经验不足,事儿办的不是太明白,毕竟头一次接触官宦人家。但是整个他这番描写,我们注意,看这个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纯粹靠一生的经验来格物,她的人生经验导致她对事物的人生看法和处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讲缘起,她为什么来,跟女婿拌嘴。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躁,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里闲寻气恼,刘氏不敢顶撞。
因为天气不好收成不好,他女婿在家生闷气,拍桌子打板骂媳妇,没事找事,原因是眼看天冷了,家里的东西还没钱置办。
我们还要注意这个人的名字,狗儿,狗的特点好吃懒做,狗能吃,不是吃猫食儿,一般还要吃点好的,苞米面吃不饱。这个名字暗示出他的性格特征。刘姥姥说他女婿就说到这一点了。
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便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那一个不是实老老诚诚,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
刘姥姥把他的短处揭出来了,为什么到冬天家里没钱预备?没有计划,挥霍了。有钱就顾头不顾尾。你看刘姥姥是如何处理问题的,格物很透彻。女婿在家里闹,她明白根源是什么,缺钱,所以她接下来讲:
“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在家跳蹋也没用!”
刘姥姥看到问题的核心,但没有解决办法她也不敢搭茬,而是后面有解决的办法。如果没有解决办法而只是训导女婿,那最后肯定导致事态恶化,不解决问题。所以接下来狗儿说话就不好听了。
狗儿听说,便急道:“你老只会在炕头上坐着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去不成?”
刘姥姥说,我替你想出一个方法。
刘姥姥道:“这倒也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
发现了问题症结,找到了问题解决办法,然后站出来训女婿。老太太拿出解决问题方法了,狗儿态度马上就变了。
谁知狗儿利名心重,听如此说,心下便有些活动。
前面描写狗儿“急到”,现在赔笑了,“狗儿笑接到”。这是刘姥姥聪明之处。
刘姥姥的出的主意总结出来就一句话,求亲戚借钱。有没有有钱的亲戚,有。狗儿的爷爷当过一任小京官,认识王熙凤的爷爷,因为都姓王,便攀了个本家,认了个同宗。自己降一非,认王熙凤的爷爷做叔叔,这里的关系明白后,你就明白刘姥姥后来为什么说:“你侄子在家连吃的都没有了。”这里的你侄子指的就是狗儿,所以狗儿是王熙凤的侄儿是这么论下来的。刘姥姥现在提出曾经的这个关系,让狗儿去见他姑姑。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刘姥姥这里想的还是王夫人,不是王熙凤。王夫人小的时候,在家没出嫁的时候,刘姥姥见过王夫人。刘姥姥想捡起这条线去求王夫人帮点钱。
狗儿便笑接道:“姥姥既这么说,况且当日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为什么不你老人家明日就去走一遭,先试试风头儿去?”
狗儿马上贴上来笑接道,狗儿为什么态度发生这么大转变。因为他知道必须刘姥姥去,自己办不成这事儿,原因:第一,刘姥姥见过,第二,年纪,刘姥姥的岁数比较我大。实际刘姥姥想好了自己去。
刘姥姥道:“我也知道。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这么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果然有好处,大家也有益。”
刘姥姥已经把事儿想的非常明白。但是想明白不一定能做明白啊。我们来看刘姥姥怎么做的。
“次日天未明时,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带,但把自己收拾干净。
刘姥姥来到贾府门口办事儿就很得体,面对门房的刁难,刘姥姥应对的很客气。贾家的奴才有多大的谱,大家就看出来了。后来有一个年长的指她一条明路。“又将板儿教了几句话。”这些都是准备工作。
于是刘姥姥带了板儿,进城至宁荣街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簇簇轿马。
我们以前提到过贾家的门房,这里又一次描述。“簇簇轿马”表明贾家门庭若市,来往的人很多,刘姥姥便不敢过去。
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
我们注意刘姥姥的几个动作,“掸掸”、“蹭”,很小心谨慎,很得体。然后描写贾家的几个门房。
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几个词描写清楚贾家的门房,三等以外的仆人还这么气派。
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一会,便问:“是那里来的?”
姥姥很会说话,但贾家的门房傲慢就体现出来了,不话说,先打量。还不问好,问哪里来的。
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出来。” 那些人听了,都不理他,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那墙角儿等着,一会子他们家里就有人出来。”内中有个年老的说道:“何苦误他的事呢?”因向刘姥姥道:“周大爷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们娘子倒在家呢。你打这边绕到后街门上找就是了。”
再次描写贾家门房的傲慢,终于有位年长的出来说话。刘姥姥到后面找到周瑞的媳妇。接下来和周瑞的媳妇的对话,也很会说。
刘姥姥一面走,一面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了,那里还记得我们?”
周瑞的媳妇投石问路。
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 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说的很婉转含蓄,但是话点明了。“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然后周瑞家的把她带到王熙凤这儿。我们注意这又有一个细节描写刘姥姥会办事。见到平儿。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的说:“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叫他“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体面的丫头。
第一,先打量来的人,然后琢磨是不是王熙凤,应该怎么称呼,和她平辈但也预备叫“姑奶奶”,奶奶是尊称,但是加上姑字,就长了一辈。第二,她也没有马上叫,她观察平儿和周瑞家的怎么对话,发现周瑞家的叫平儿,知道不是凤姐。然后看平儿管周瑞家的叫周大娘,知道是丫鬟。从称呼上搞清对方的身份,所以没有莽撞的叫出姑奶奶,多么聪明的一位老太太。没有任何失误,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的一个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