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条也启示给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我们应该学些什么。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您看我学点什么呢?”这样的人生就比较困惑了,因为你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学点什么,还怎么可能进步!我说:“去看《论语》吧,《论语》第一条就是告诉你应该学点什么。”
应该学习些什么,因人而异,《论语》是给了我们一个总的原则。
第一,要学能够用于实践的。“学而时习之”,学习要在实践中运用,所以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在实践中能够用得上的。如果学会之后没有用,你学它做什么?我们在学习上存在一种误区,“艺多不压身嘛!多学点知识总没有坏处吧!”有坏处!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如果将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用的学习上,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学有用的了,就抓不住重点了,你的人生不会为之改变了。
所以,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我们的生命、人生的时间是有一个限度的,这是“吾生也有涯”,而学习、知识是无限,即“学也无涯”,你用有限的东西去应付那个无限的东西,怎么能成功呢?所以,学习的关键在于选择学习的内容,不是什么都学,要学自己在实践中能用得上的。不是说知识不好,只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需要的知识也不一样,因此必须考虑对自己有没有用。如何制造原子弹,这个知识是不是很好?但是你应该学吗?说我最近闲来无事,研究研究怎么制造原子弹吧。有这样的人吗?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些知识对我们无用,与我们的生活无关,所以就不应该学。如果你是专门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呢?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研究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对你是有用的,你当然就应该学了。因此,学习的内容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应该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原则和标准是一样的,要学你自己在实践中能用上的。这是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论语》给我们的第一点启示。
古人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寓言故事。有一个老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弟子他非常喜欢,另一个弟子他非常讨厌。然后他教他讨厌的弟子屠龙术,教他喜欢的弟子杀猪。别人都不理解,说你这么讨厌他,怎么还教他这么高大上的技术呢?屠龙啊!那个徒弟你那么喜欢他,怎么教他那么低俗的呢?这位老师讲,正是因为我喜欢他,我才会教他杀猪,他学会了,是一门手艺,靠这个就能养家糊口。那个因为我不喜欢他,我才教他屠龙,他即使学会了,这辈子能碰见龙吗?听着很高大上,其实是无用的技术。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种启示就是,当老师,如果教人家没用的东西,就是在坑人。而学习的人,如果去学对你没用的知识,你就是自己[W用1] 找坑。最近这几年,我发现很多企业家实际是在找坑、找当上,学习热情非常好,并养成了很好的学习惯性,每个周六、周日都在外面听课,结果是什么课都听,但学的多半是“屠龙术”。最后把自己学纠结了,学了一大堆,也不知道哪个有用、哪个没用。
我也听到一些企业家讲,一年在外面的培训费几十万,都学了什么?他说“新兵成长”,“辟谷”,“灵修”。我说:“学这些你要干什么?”他很迷惑。最后不知道哪句真,哪句假?哪个有用,哪个没用?学了一堆,头脑乱成一锅粥,最后分享说没参加MBA和各种总裁培训之前,企业管理的挺好的,发展也很顺利,自从学完毕业之后,这企业怎么就不会做了呢?我说,原因出在学习内容没选明白,学了一大堆知识在脑海当中搅成一锅粥。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要“学而时习之”,要学那些在实践中能用上的。可能有人会问:“实践中用不上的呢,我们就一律不学吗?”不一定!“学而时习之”的后面还有“不亦说乎”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也是可以学习的。
第二,学能带给你快乐的。这东西好像也没什么用,但是我就是喜欢啊,能给我带来快乐,那也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上述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能够用于实践的学习内容和提高能力素质密切相关的,和人生事业密切相关的,这时,学习就不能讲快不快乐、喜不喜欢了,但讲应不应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或者职业生涯才能走向成功。如果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必须学,否则你没办法走向成功。而另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是为了快乐而学的,这就是业余爱好。
比如,东北的很多朋友冬季都花时间去学滑雪吧,你也没想参加滑雪比赛,也没想做滑雪教练,没想从事这个职业,为什么花时间、花精力、还花钱去学呢?快乐啊!但是你一定要分清楚,为快乐而学习是你的业余爱好,前后两者不是一个范畴。
我一直认为,人需要有业余爱好。不管你爱好什么,别违法乱纪,别涉及黄、赌、毒,只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就行。人需要业余爱好,在这种高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生活下尤其如此,需要一种业余爱好来调剂一下,来抚慰一下你那个困扰的心灵,以便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所以孔子讲为快乐而学习,“不亦说乎”,这是对的。但这是业余爱好,你要将两者分开。前一种学习是我的专业,是我的职业需要;后一种学习是我的业余爱好。
对于前者,一定是要能用于实践的,而且对于前者是要追求快乐地学习,而不是因快乐而学习。这个是职业生涯必须去学的,但是我不喜欢怎么办?调整心态,让自己喜欢!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嘛!要让自己快乐地学习,培养快乐的学习态度。后者才是因快乐而学习。
如果对于职业方面的知识,你也能因快乐而学习,那是最好的,那就恭喜你啦!你已经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到了其他人很难找到的一种幸福,那就是业余爱好和职业合二为一了。我认为这种人是偏得,绝大多数人,这两者是不一致的,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职业不是他的爱好,他的爱好也不是他的职业,如果两者在你身上正好是合一的,你就偏得了,你人生的幸福指数会增加。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作为自己的职业,比如你喜欢滑雪,而你又是一名滑雪教练,那太好了。但这种事是可遇不可求的。
第三,学那些能和朋友分享的内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说的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总的原则。按照这些总原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能想明白自己该学点什么。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这是一种非常容易操作的方法。首先,学习的内容最好能全部符合上述三点,既能在实践当中运用,自己也喜欢,还能与朋友分享,这样的学习内容优先考虑;其次,不能满足三点的,满足前两点的优先,就是能在实践中运用而且自己也喜欢的;接下来是考虑能满足第一点和第三点的,就是能运用、能分享的;再次之是考虑能满足第二点和第三点的,就是自己喜欢并能分享的;最后再考虑只满足上述三点中的一项的。按照这个原则,将自己想学的东西思考一遍,你自然就应该知道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应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不仅学习的内容,连学习的次第都想明白了。这是选择学习内容的方法,《论语》第一则告诉我们的一种选择的方法。
如果想学的内容这三点一点都不具备,怎么办?那就别学了,那就是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