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格言365》学习活动,每天由杨军先生在古书中选一句与修行有关的格言,由志愿参加这一活动的启予国学门弟子分别进行阐释,写成五百至八百字的小文,供师门弟子学习参考。这个活动我们预期持续一年,故称“365”。
《修身格言365》学习活动,每天由杨军先生在古书中选一句与修行有关的格言,由志愿参加这一活动的启予国学门弟子分别进行阐释,写成五百至八百字的小文,供师门弟子学习参考。这个活动我们预期持续一年,故称“365”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淡寡欲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非淡泊无以明志,即是希望告诫儿子作为君子之道,应该是有明确的志向和追求的目标,志向就会如同清净的池中莲花一样?那么为什么寡欲才会有明确的志向呢“过程中如果心中没有坚定的目标,而是被路上或是旅途中的美景、人、事、物(好比名利)所吸引,忘了初衷(志向)。我们经常可能因为忙碌和无法心静,而陷入眼前的苟且与名利中。
查看文章不要因为是小的错误就去做;不要因为是小的善行就不做,我们区分大小的标准可能就是这个恶行带来的结果是否严重,我们就认为这个恶行无关痛痒,就会让你自然而然的不加思考的去做一些你认为没问题的事情,所以你在大街上会经常看到随地吐痰的人、随地扔烟头的人、随地乱扔垃圾的人、还有一边打电话嘴里一边带着骂人口头语的人。我是不愿意和有这些坏习惯的人相处的:不能因为这种坏的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很小“
查看文章看书学习能有收获,读书学习能有所收获,陶渊明在读书时有多么认真专注,体会读书的快乐,读书是获取知识、积累知识、获得方法最有效的途径。假期跑去学校图书馆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抱回家兴致勃勃的看,又怕开学时看不完,现在想起来都觉着开心不已,快乐读书的结果,就是上学时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上语文课老师提问可以抓到准确恰当的词语回答问题。有的被收录在企业文化的书籍里,这些不仅带给我写作的快乐。
查看文章智者千虑;愚者千虑。聪明的人万千考虑中。愚钝的人万千思虑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必有一失“是事物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结果“没有人能一生没有失误的时候。但失败的越少“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我们普通人只能是通过努力,果能此道矣“智者千虑;就是谦虚和谨慎的态度”这就是智者的虑”这才是高成功率的保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说的就是我们的修行,生而知之。
查看文章合乎正义而不谋求私利,宣明大道而不计较功利。我想起《论语》里记载的一件让人感动的事。孔子和子路在赶路。孔子安排子路去打探,子路问田间耕作的两位农人,其中一位对子路说?全天下都是这个样子!子路告诉了孔子“孔子失落地说,人不能同鸟兽共处,我不同世人打交道?还用我孔丘来改变它吗”宇宙内事皆为我分内事。孔子一直有着这样的大情怀,天之将丧斯文也?他终其一生都在奔走呼号?都在为了理想国的实现而努力”
查看文章功卒成者必亟坏;必定中途夭折;常幻想守株待兔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只不过幻想收获的不是兔子。妈妈告诫我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也会撑死吃馅饼的人”这世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者?是否想过他们背后的努力和辛酸,我们愿意羡慕别人的成功,我们既想安逸又想辉煌“既想放纵又想成就”如果没有一个稳妥的安排和持续的后劲做支撑,无论如何是长久不了的。不能蛮用短跑的劲儿。越急功近利越容易马失前蹄。
查看文章义者不以存亡易心;不因为处境好坏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仁者不以盛衰改节。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为处境好坏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中国人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也不能少了气节,例如《礼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不食嗟来之食》。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意思是说正义无私的人。
查看文章不能瓦全;大丈夫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这句格言出自于唐朝李百药所著的《北齐书》。意思是说大丈夫宁做玉器被打碎,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也不愿苟全性命,我觉得这句格言离我很遥远,才意识到人要为了正义而活。不可为了保全自己、贪图小利而蝇营狗苟,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了他的儿子:高洋之后又扬言要杀孝静帝的远房宗族,元景皓是孝静帝的亲近族人。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