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格言365》学习活动,每天由杨军先生在古书中选一句与修行有关的格言,由志愿参加这一活动的启予国学门弟子分别进行阐释,写成五百至八百字的小文,供师门弟子学习参考。这个活动我们预期持续一年,故称“365”。
《修身格言365》学习活动,每天由杨军先生在古书中选一句与修行有关的格言,由志愿参加这一活动的启予国学门弟子分别进行阐释,写成五百至八百字的小文,供师门弟子学习参考。这个活动我们预期持续一年,故称“365”
做好事就会有福报。行恶事就会遭报应;为什么要行善。行善能让我们安心,行善能让我们温暖。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才是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态度”而是善良的人、行善之人。生活中很多人都相信命运的存在?也常说某个人很有福气等等?那么人生中的福运究竟从何而来!一个心地善良且经常行善的人“所以只有一点仁义是无法消除现实社会中的。善行也是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形容自己一生修炼的经历”
查看文章人们自然会称赞。别人也永远尊敬他;要做到不去诋毁别人并得到别人的称赞:君子以仁存心,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是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的关系放在心中,把社会行为规范放在心中,一个人只有真诚地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远的爱,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永远的尊敬,如果一个不爱别人也不尊敬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爱和尊敬,当我们心里装着仁爱,就不会去诋毁别人”
查看文章行成于思毁于随;——《昌黎先生文集》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我们班教室的墙上就挂着这句格言,在这条格言的注视下我们一起渡过了三年,今天再看这条格言”最后去了北京的名校“这就是人生的起跑线“我们更要深刻的想一想,坐在同一个课堂,面对同一位老师,我们其实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先撞线的同学只是把我们平时“这也像是在说人生更是一场长跑,今天我们不经意展现在人面前的。
查看文章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刚萌生时就要加以制止,不要等到已经成为事实才后悔。生活当中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已经做了什么,都是在结果不如意的时候才知道后悔,王阳明要求弟子们在生活当中做到省察克治,实际上就是要求弟子们在生活当中的一言一行不能放松;习惯慢慢就会变成性格,然后就会变成我们人生当中的病根,到时候要想根除这些病根就难上加难了。
查看文章救时莫如养力。匡救时弊不如畜养力量,分辨道理不如平心静气。读到这条格言我的感觉是它讲述着我原来从事的行业“格言中说的人生态度,我理解就是怎么过这样的一生,但可能不会有给你匡救时弊的机会,所有的这些都是建立在平时演练的基础上。没有人知道你演练的这些会不会用上,这一生可能我们看不到结果,养力养的是心境。看开沉浮,与其说争辩对错,倒不如说争辩的是自己的认知。能辩的不是道理?不争对错,就是没有对错。
查看文章只怕听不到更多的道理;只怕还没来得及实践就又听到新的道理”指的是那些躬身实践美好的人”——怕听不到更多的道理”——他们怕还没来得及实践就又听到新的道理。生怕还没来得及实践就又听到新的道理的“听过的道理绝对不少,道理听了这么多,因为并没有照着道理去做。消化掉了所听到的道理,让自己和那些充满着智慧的道理融为一体。那些道理成为自己人生的养料。
查看文章求人之是非易。寻求他人的是非对错容易,寻找自己的是非对错困难。加入师门学习和修身,每个人抱有不同目的走进师门;行动上却没有挪步,有的人看似精进,遇到事时露出原型?粗糙俗媚如同市井中人……我曾一度困惑,恩师许是看出了我的困惑。告诉我师门是修行的道场,告诉我事上磨练,告诉我关注自己的改变,我与曾经看不惯的同门并无两样,只是在行为表现和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固然受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等影响有所不同。
查看文章言语上没有对不起别人的。不如行为上没有对不起别人的;行为上没有对不起别人的,不如内心没有对不起别人的。惭愧是一种内心活动,心底产生的羞耻或不安的状态,在言语中有没有愧对他人。在行为上有没有愧对他人,在内心的念头上有没有愧对他人,从语言到行动再到内心。但不能欺骗自己的内心。内心的不安是来自人性的光芒:接人待物是否以仁者爱人为出发点,内心就会产生愧疚。对他人无愧是修行的体现。
查看文章我想起师门收二代弟子的过程,不由得想笑:心里也由衷地敬佩师父“记得师门刚开始收二代弟子的时候?师父问大家:你们给二代弟子都准备什么礼物了“师父笑着说:拿我的书当礼物送不合适吧,写到这里我依然情不自禁的笑,不知道其他的同门怎么想,我当时绝对是觉得自己不可能写一篇导读。师父说,至今仍能回忆起交稿时的感受”并由此而深深的喜欢上《尚书》这部经典,这就是我睿智的恩师指点我们的修行。
查看文章对待小人也应如此;偶然翻起想想。偶遇了我们单位一个基层领导S主任,无缘由地被醉酒的S主任骂了个狗血喷头,反倒是S主任不好意思起来,身边的一个人平日里看似对我恭敬有加,没想到却向纪委匿名举报我,一股脑地编出一堆所谓的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团团伙伙的问题等等,一件事、一件事地彻查,有的要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少也要指着鼻子骂他一顿。而是国学的力量教导我包容和涵养“
查看文章变事常视之。能把复杂的事情化为常规的事情。就有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这条格言在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变事: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所有的事情变化都在人的情感里。也就是说脱离了人情就没有事了:既然事情都是和人有关的。从格物到致知的浅层次理解,我的师门认为格物的浅层就是了解自己、理解他人。然后就能明白事物,师门格物的入手处就从了解自己开始。把事情中涉及到的人。情欲念分析清楚。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