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

《论语》的书名,“论”,按古人的话,叫论纂,讨论编纂的意思。“语”就是话语。“论语”,就是讨论编纂孔子的话语。是中国现存成书最早的语录体著作。

《论语》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在战国时期,是孔子死后的事情,但具体年代说不准了。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认为,孔子生前就已经有弟子对孔子的言论进行记载,《论语》一书就是在收集、编辑这些记载的基础上成书的,是孔子的弟子们编辑整理的。班固这种看法对后代影响很大,一直到今天都是学界的主流认识,只不过今天通行的看法,参与《论语》编辑的不仅有孔子的弟子,可能还包括孔子的再传弟子。

《论语》流传到汉朝初年,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鲁人传授的《论语》被称为“鲁论”,齐人传授的《论语》被称为“齐论”,后来又从孔家的夹壁墙里发现一种用古文抄写的《论语》,通称“古论”。据称,“鲁论”有二十篇,“古论”有二十一篇,“齐论”有二十二篇。

文章列表

《论语》的书名,“论”,按古人的话,叫论纂,讨论编纂的意思。“语”就是话语。“论语”,就是讨论编纂孔子的话语。是中国现存成书最早的语录体著作。《论语》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在战国时期,是孔子死后的事情,但具体年代说不准了。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学而 第六章把学习和修养、人际关系放在一起来讲了”学习的关键是学做人,对父母能做到孝,对学长、兄弟之间能做到悌“但泛爱也是泛泛地爱,又提到谨、爱众、亲仁,在前面已经提出孝悌忠义的基础上“儒家强调的对他人的爱不是像墨家那样是无差别的。儒家提倡的爱是有等差的,儒家反对无差别的爱“提倡有差别的爱”

查看文章

对老百姓要讲诚信,认为政府公布的法令不一定会认真执行,老百姓若是没有对政府的信任,政府说什么都一定会兑现,若是让部下觉得你说话不算数,注意不要增加百姓的负担。这是孔子说的治理大国的一个总的原则,因为《论语》里边包括治理天下的原则,暗示搞好三种人际关系的根本在于孝悌。

查看文章

道千乘之国,就是领导千乘之国,或者说治理千乘之国,有实力出去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叫千乘之国,才从北方草原民族那里将骑兵作战引入中原,车战的一辆战车上面有三个甲士,都是从老百姓里临时征调来的,当时实行一种井田制度。基本上是每家出一个人去当兵作战。但在周朝的制度里边,千乘之国就是能出一千辆兵车的大国。

查看文章

这种人很少能在生活当中落实仁义道德“我们也可以视为儒家识人术的一条原则,识人术的经典有刘劭《人物志》、赵蕤《长短经》、曾国藩《冰鉴》等。传统上将孔子作为识人术之祖,就是因为《论语》中包涵许多观察人、考察人的方法。这种人很少会是儒家说的仁人。或者在他的身上很少会体现儒家说的仁。

查看文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传说《孝经》的作者也曾子,《大学》、《孝经》这两部书对中国后代影响极其深远。但曾子最重要的著作《曾子》却在汉朝以后逐渐失传了。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和孔子的独生子孔鲤先后去世,此后曾子应该已经成为孔门的核心弟子,作为《论语》中出现的孔门第三个人物。

查看文章

孝和悌就是做人的根本。有子这段话就是在论述如何搞好这三种人际关系的。儒家是要靠着孝悌二字理顺所有的亲属关系,将孝悌的精神再向家庭之外拓展,能够将孝悌的精神拓展到社会关系中。孝悌是实践仁的根本?落实孝悌才能理顺亲属关系,仁作为理顺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已经做到位了,根本在于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爱。

查看文章

《论语》里边提到了若干个孔子的弟子。《论语》应该是有子和曾子的弟子们编的,在全书的编排次序上也是把有子和曾子排在非常显要的位置上。《论语》第一篇先引孔子的话,接着就出现了有子和曾子的话,为什么《论语》第一句是孔子说的。第二句就是有子说的,传说在孔子去世之后,孔门弟子出于对老师的怀念。

查看文章

是指怒、生气“是指心里面不高兴了”愠,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甚至误解你的时候”你心里面一点不高兴的情绪都没有。孔子说“你就已经达到君子的境界了,在儒家的评价体系里面,君子是相当高的一个头衔,在君子之上,孔子的意思是,人不知而不愠,你就已经在个人修养上达到了君子应有的境界。表面意思就是这样。

查看文章

有朋友从远方来,有朋友来你就很高兴吗。有时候可能感觉接待任务是很麻烦的事情吧?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和你一起回忆一下当年在老师门下共同学习的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打听打听当年一起学习的那些师兄弟的近况,这种心灵的碰撞在生活当中是非常难以遇到的,能带给你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论语-学而

查看文章

论语 古人还有一种理解也比较流行“《礼记·内则》里提到的学习时间是:在轻清的季节里学习轻清性质的内容,在重浊的季节里学习重浊性质的内容,秋冬学习思想性的内容比较容易接受,春夏学习技术性的内容比较容易接受,没有哪个学校会是上午第一节课就上音乐或者体育吧,理解为按时学习”这种按时学习能够带给我们快乐吗。

查看文章

以子为男性尊称的习惯源自周代的爵位,孔子的弟子们就按照当时官场的惯例称老师为孔子,或者直接理解为学习知识”《论语》的古注里对学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宋明理学家们将读书学习的终极目的理解为学做圣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做圣贤。我们在中小学时代应该都有过类似的人生经历吧,你曾经体会到复习带给你的快乐吗。

查看文章

《论语》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在战国时期”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孔子生前就已经有弟子对孔子的言论进行记载,《论语》一书就是在收集、编辑这些记载的基础上成书的,参与《论语》编辑的不仅有孔子的弟子,《论语》流传到汉朝初年。鲁人传授的《论语》被称为,齐人传授的《论语》被称为。

查看文章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